来上海一年了,有这么一段时间,感觉自己似乎已经疏远了文字,即使天天在与文字打交道,却也只是浸泡在无穷无尽的备课、讲课、学习中,层层叠叠的书籍做了各种标注,解经、记笔记、背诵、查资料......周而复始、永无尽头。这么说来,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文字——经过理性思考后的输入和经过整合后的输出,却在不觉中远离了文字漫溢而出的情感,也疏远了自己曾经还算浩然奔腾的思绪。
停笔一年后,重拾笔墨,竟是由于今天素直家的茶点到了,于是欣欣然备好茶席,清理出桃花彩盘,瀹茶、燃香,与爱人共品茶点。随着茶汤热气翻滚升腾的,是心里的一丝小悸动与小确幸,是的,一年的光景,对于我这个没有时间感受的人来讲,无谓短长,却不免俗的在忙碌中忽略了很多事情,忽略了我在教书之余,还是一个喜好风雅、附庸风雅的“文人”来着。

素直是一家网上的甜品铺,习惯使然,每次我都会在住宅附近搜寻热衷的甜品铺,遗憾的是现在居住的地方竟没有十分可心的铺子,总不免流于商品性和流水线般的潦草,于是在网上遍寻碰碰运气,“素直”二字便跳进视线中,这是我很喜欢的两个字,小时候对这二字没有太多感触,年龄渐长,才觉得“素”与“直”真是人生的大境界,人生进退要修至此犹不可及,何况以香华为名的甜品?
我对很多物件的兴趣点总是有些偏的,比如这次买甜品,真正喜欢的是店名,看到介绍说是承袭南宋茶点手艺的,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。在多数人的印象中,南宋无外乎“靖康之耻”、“莫须有罪名”之类的国仇家恨,却鲜有人知,南宋还是一个富庶风雅的时代,说南宋的经济与文化艺术屹立于高山之巅是不为过的。而南宋茶点,一向以清淡素丽著称,食材都是四季常见之物,不需哗众取宠,于大俗大雅中自成艺术佳品。所以无论简介是否翔实可信,附庸风雅的我还是欣然买了最常见的绿豆糕与桂花糕——看似俗至极致、却也最富于变化与搭配的两种糕点。
品尝起来,味道不错,不足以算是佳品,却也可谓精致,香与甜的纠缠恰到好处,只是缺少些口味的层次感,好在我虽爱美味,却不苛责美味,兴之所至,五谷粗蔬皆为佳肴,何况“素直”二字皆为我爱?

明前茶已有老味,厚重有余,清香不足,配上茶点,相得益彰,这样的秋雨阑珊之际,虽惬意,仍难免徒生些许寂寞。来上海一年有余,思绪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,有种身处错位之感,没有真正的好友两三、把酒言欢的日子,说是形单影只难免显得矫情,但无名的落寞与无奈总是难防,从书院离开后,便很难与好友们欢聚了,在一个追求速度的经济都市,一个传统意义的教书先生也是略略尴尬的。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,精致的市侩和跃跃欲试的待价而沽,的确非我善为,也不屑为之,“直”之一字,总是多少带些棱角的,成熟的圆润与接纳,也并不意味着圆滑与抛却尺规。提及此,不免想起曾经提到过的,琴棋书画教室的门庭若市和国学课堂的门可罗雀,记得当时石地老师曾安慰我,守住冷板凳有时候是很难被人理解的,于此方见风骨,我曾自嘲道:幸好我这里还如此冷清。不过对于这种似乎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,我仍是颇为自得的,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,自然留有更多的精力自娱自乐、侍弄花草、潜心学习,不敢自比五柳先生之风,效仿古人素直之风总还是可以的。

夜深了,听着《酒狂》独自码字,因着一家素直之店,妄求自身素直之风,比“酒狂”何如?
断笔一年,零零散散的絮叨之语,意尽。